中超联赛、周杰伦、等明星演唱会举办期间,来往上海体育场的观众发现,场馆外部分区域仍有施工围挡,但包括万体汇、上海游泳馆等在内的周边场馆已向公众开放使用。
这得益于徐汇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开展的“一证多验”政务服务创新探索,在轨交23号线上海体育场站施工建设的同时,对徐家汇体育公园内已完工的场馆先行展开竣工验收,让市民尽早享受焕然一新的公共文体设施。
在11月20日举行的徐汇区“一网通办,结‘办’同行”政务服务改革推介会上,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社区和企业的代表分享了上海“一网通办”改革五周年来的一系列成效。会上同步启动了“上海徐汇区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
记者获悉,自2018年上海“一网通办”总门户上线以来,五年间累计办件量已达4.2亿件。徐汇区作为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聚焦“指尖上、家门口、一体化”的政务服务方向,实现了“进一窗、能通办,来一窗、能办成”。
近几年,徐汇区逐步迎来项目建设高峰,今年预计完成项目竣工验收150万平方米,西岸金融城、西岸传媒港、徐家汇中心、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等重点项目,正陆续释出新的产业载体。这其中,项目施工审批环节的高效便捷,对重点载体及时投入市场、区域招商稳商均起到重要作用。
徐汇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级调研员朱婷介绍,规划部门涉及的审批事项覆盖的产业链较长,涵盖土地收储、规划审批、方案审批、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不动产产权等多个环节,涉及13大类共计100多个许可事项。徐汇区围绕市规资局审批系统大平台下的“大规划、大土地、大项目”等三大板块,已实现相关审批事项“网上通办”。
在实现所有审批事项一次告知的同时,徐汇区还积极探索容缺机制,目前已实现综合验收、档案验收和土地验收“三证合一”,允许企业在项目验收后3-6个月内完成所有档案验收。今年 ,米哈游旗下子公司以近10.8亿元拍下漕河泾开发区一块科研用地,这也是徐汇首例带方案完成土地出让的项目,实现了“拿地即开工”,所有方案审批在企业拿地前全部完成。
“一证多验”,即一个施工许可证内的项目部分建设完工后,可先行完成相关部分的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在徐家汇体育公园,上海体育场改造完成后,由于轨交23号线需要在场馆东侧借地施工,因此徐汇区对上海体育场及其周边运动场地先行验收,让体育赛事、演唱会和市民体育活动得以尽早举办。
在优化、简化办事流程方面,徐汇区探索规划公示和方案公示同步进行,并在康健路341弄成套改造等民生实事工程中积极推广,完成居民签约后立即启动施工,让居民能尽早享受新家的美好生活。据悉,下一步,徐汇区规划部门将在全程网办、无纸化办公、“不见面审批”等方面不断缩短办理时限,进一步增加当场办结事项。
今年8月,徐汇区政务服务中心依托“随申办·徐汇旗舰店”,打造了徐汇区虚拟政务服务大厅:白天,运用文件共享、屏幕共享、音视频交互等手段,聚焦高频事项,提供咨询、预审、收件服务;夜间,系统自动切换到人工智能客服,企业和个人可咨询包括企业开办、证照办理、招退工等事项的办理。截至目前,虚拟窗口事项已覆盖多个部门的40项高频事项,这些高频事项则占到线个月来,月均接待咨询量近千人次。
在“智慧好办服务”领域,徐汇累计推出涉及准营准办、科研教育、环保绿化等12个领域的23项“智慧好办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智能预填比例不低于70%,智能预审比例不低于90%,企业群众首办成功率不低于90%。近期刚推出的“上海市商品房销售人员上岗备案”业务,便是通过“智慧好办”,将房地产销售人员的资质备案申请全流程搬到了线上,申请备案人员只需通过“一网通办”企业专属网页即可申请。
作为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好比“毛细血管”,居民能在此直观体验政务服务改革的最新成效。田林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主任闵建芬表示,目前居民可就近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的全市通办事项达到190项,夜间则可依托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工作台,办理就医记录册申领、更换、补发以及个人社保、住房公积金查询等高频事项,体验“家门口、指尖上、一体化”的政务服务改革成效。
“一网通办”推行五年来,徐汇持续在各个领域不断深化改革。今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第九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徐汇区政务服务中心成为上海唯一一家政务服务领域的试点单位。恰逢“一网通办”五周年宣传月,来自8家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代表成为徐汇首批“政务服务体验官”,将从用户体验等角度对徐汇区“一网通办”工作查漏补缺、建言献策,看看政策“懂不懂”、流程“通不通”、服务“优不优”、体验“好不好”。
记者还从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获悉,后续如有市民想成为徐汇区“政务服务体验官”,可在“随申办·徐汇旗舰店”的“政务体验员”专属板块申请,体验由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办理高频事项、操作自助服务终端等项目,共同助力政务服务的流程优化和体验提升。